阅读:9024 作者: 时间:2012-10-22 13:56:00
8 蒲 公 英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课文、生活实际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用“嘱咐”造句。
4、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认真书写“绒”“降”两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投影片)请小朋友们看图,回答:图上画了什么?
老师介绍蒲公英: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在春天开花,花朵为黄色,花落后
在花托上长出白色绒球,种子成熟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安家落户,孕育新的花朵。
2、现在成熟的种子要离开蒲公英妈妈独自生活了,他们会为自己在哪儿安一个新家呢?就让我们随着他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蒲公英的童话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请学生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1) 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
(2) 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 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自己再读读。
(4) 开火车读词语和生字。
(5) 多音字组词:泊、降
4、练读长句子。
(1) 出示两个长句子,学生练习读。
(2) 指名请学生读,相机出示停顿号,老师指点,再请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风儿一吹,蒲公英种子们要去找新家了,你是从课文哪一小节知道的?(第1小节)
指名读第1节,多媒体出示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蒲公英种子为了找新家都去了那些地方?(沙漠、湖泊、泥土)
课文哪几小节写了找新家的过程?(2~3小节)
指名读2~3小节,多媒体出示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3、蒲公英种子们找到新家了吗?结果如何?(干死、淹死、茁壮成长)
你是从课文哪一小节找到这个结果的?(第4小节)
指名读第4小节,多媒体出示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4、总结。
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指名说说蒲公英各部分的名称。
2、绒球是什么样子的呢?(洁白的、可爱的)
3、看图体会洁白的、可爱的绒球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段。
4、成熟的蒲公英种子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在微风的吹拂下,自由地飘呀飘。它们的心情怎么样?(愉快、开心、高兴)
5、请用愉快、开心的心情读读这个词。(红字出示“随风飘荡”)
6、再次指名读第一段。(读出绒球的洁白可爱和种子的愉快开心。)
五、指导书写
1、读准字音
(1)出示一类生字(去掉拼音),学生齐读。
2、记忆字形
(1) 绒:左右结构,右边笔顺要注意,扩词(绒毛、绒球、绒线)。
(2) 降:左右结构,找反义词(降——升)。
3、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绒”和“降”。
(2)学生在《习字册》上用钢笔描红。
教后记:
第一,从六年级到三年级是个挑战,制定教学内容时,我仍停留在原有的高年级状态,课堂太满,内容偏多,舍不得删减,总想给予学生更多的东西。
第二,本课的朗读指导因为贪多而不够深入。第一类的长句停顿读是基本的读书方法,应该抓好这个点,细细指导,多读多练,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二类的关注提示语可以删减,把节省的时间用于指导写字。这样,“读好书、写好字”的课堂呈现更加实在。
第三,学生对朗读的评价还流于形式。三年级的同学,充其量能听出是否有错误,对于“读得好不好?好在哪?”很难说清,也不会说。可以降低评价难度: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能否请那位同学再读读,让我们感受感受?请那位同学带大家读读!
第四,学生对湖泊的“泊”多次纠正仍然读错的现象令我不解,难道是错误的第一印象在作怪?仍在反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