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官方门户

联系我们
学校电话
025-86697099
邮箱:jzsx2008@126.com
地址: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学校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阅读  |  返回前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评课稿 评课人:卢昱洁

阅读:10330 作者: 时间:2016-05-12 21:42:0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我们五年级组的的语文专题研究是“运用比较的方式学习语文”,“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是对一些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分析综合,而后确定它们之间同异的逻辑思维过程。运用比较学习法,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就会变得很全面,更深刻,通过对不尽相同,甚至观点完全对立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把这次比较学习的想法在古诗教学中得以尝试和运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是来自于五下第7单元中的《古诗两首》。仔细阅读教材可以发现这两首诗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写西湖的,它们同是描写夏天景色的诗。但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一位诗人描写的诗是夏天雷阵雨前后的西湖,展现了变幻多端的西湖美景;另一位诗人则用他优美的笔墨描写了盛夏西湖荷花荷叶的美丽、端庄,展现了一幅优美的荷塘美景。两首诗为我们营造了多姿多彩的西湖,将我们拉到了西湖边,在浓郁的西湖文化里感受西湖,品味诗词,可谓诗情画意。所以,李老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堂课的一开始,李老师就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是怎么学古诗的,那么学生就能很准确地答道:解诗题,品诗意、想诗画和悟诗情的方法。这是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李老师就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上过了,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法,之所以先上这首也是出于学情的考虑,这首诗学生较为熟悉一些,而且语句的理解相对较容易一些。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古诗学习的方法有所了解,在这堂课上,李老师打破常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上,李老师也是动了一番脑经的,她并不是让学生随意的讨论,而是呈现了自主学习的要求,按照6-5-4-3-2-1的顺序来讨论不懂得字、词或者诗句,这样有秩序的讨论交流才会有效果,由于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出于刚刚起步状态,为了进一步强化训练效果,在每组的队名后面清楚地写有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样醒目的文字也是提醒每个组员要遵照讨论要求进行,通过这次备课,也让我们明白了要真正让孩子能自主合作地学习,在起步之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每个能提升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的细节,这是非常重要的。接着,教师放手让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同学补充交流,整堂课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点拨,学生自己解诗题,然后品诗意,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翻墨”“白雨”“跳珠”“乱”“卷地风”这些诗词都是可以重读品味的,从这些诗词的品读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画面。其中李老师在和学生一起品读“乱”这个字的时候就巧妙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可不可以换成“飞、蹦、打、落、洒、跳等”,学生在一番比较中,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一个“乱”字写出了雨很大,而且雨是从四面八方进入船上的。另外,整首诗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读,每每理解后,教师总是让学生好好品读一番。那么,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学习古诗是在读中品味其画面和感情色彩的。在对诗词的深刻品读后,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想象画面和体悟诗情,让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对西湖风雨时景的喜爱之情。
   如果说刚才只是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词语的比较学习,那么接着就是两首诗的比较,这也是从整篇的角度进行比较学习,教师把两首诗放在了一起,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发现探究,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之处呢?那么通过比较学习,学生会对这两首的感悟上更为深刻全面,学生们比较了很多,他们发现了位置的不同、天气、作者的不同,还有其包括写法和情感、写作背景的不同点,透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感同身受地发现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这两首诗时还学会了运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学古诗,那么这对他们今后在品读其它古诗也是有帮助的。李老师也注意到了这点,在教学最后,她还让学生课后运用今天所学的比较方法自渎苏轼的其他几首诗,从诗题、诗意、诗画和诗情等几方面进行品读体会,这也是在用课内的诗和课外的诗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对于苏轼的诗歌以及对苏轼本人不同时期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以这堂课为例,由此可见,用比较的方式学习语文是一种较为先进、层次较高的学习方法,这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养成无疑是终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