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728 作者: 赵梓如 时间:2018-03-06 12:10:00
3月5日下午,在我校三楼录播一体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区语文教研活动——“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前来参加活动的有全区六年级语文老师。
活动由我校赵梓如主任主持,活动还未开始,现场播放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珍珠鸟》,老师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观摩名家风采,现场一片安静。赵梓如主任将活动流程公布于大家,并请老师们加入了“建邺区六下语文组”QQ群,以便老师们线下线上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是金中实小李慧子老师和奚丹丹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六下单元一、二教材分析。李慧子老师,从单元整合的角度,重点比较了写景类文章在文体、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的异同。她用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对比出本单元的文本特点,再紧扣核心目标,抓关键词语,品析文本魅力,吸人眼球。而奚丹丹老师,紧扣核心目标,强调了叙事类文章,尤其是小说三要素的“人物、情节、环境”中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再关注写法,侧重于人物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给人印象深刻。
之后,是致远外小赵雯老师和陈宏梅老师对六下单元三、四进行了教材分析。赵雯老师的着眼点在于“诗文精粹”的生长,她详细地分析了《三打白骨精》中的“三”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对比了本单元中两首词的异同,尤其是词牌名由来的区别,赢得了听课老师们投来的赞赏目光。而陈宏梅老师更是一语中的地道出“说明文、说理文”的精髓,她通过整合课文12课《夜晚的实验》和《习作4》,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
接着,陶行知刘华老师从“物、事、理”三者的关系,为我们分析了六下第五单元和第23课《理想的风筝》一文,刘老师聚焦课文中的标点,比如《最大的麦穗》中的分号,《山谷中的谜底》和《理想的风筝》中的省略号,为深入文本作出了精彩的剖析。
最后由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方芳老师带来了六下六、七单元的教材分析,她整合了两篇状物类写景的异同之处,两首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以及两个师恩难忘文章的精彩课例视频。
教材分析后,在赵梓如主任的组织下,听课老师们与今天作讲座的六位老师进行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好评如潮。老师们都为本次活动点赞,他们觉得整场活动精彩纷呈,有精炼地讲文本、写法,有课与课,课与练习等的对比综合解析,有实录,有视频,形式不一,精简了教材,凸显了内容。正如区教研员张蓉老师做得总结那样:“听课老师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眼看出今天的分析都是满满的干货。”
六位作教材分析的老师们,虽然每人都只有10分钟,但背后却是满满地付出。从上学期由张蓉老师牵头、筹备到这学期的推磨试讲、互评再到今天的呈现,一路走来,在不断地摸索、学习中前行。而唯有这样的打磨,才能帮助老师们把握六下教材中紧扣核心目标的内容;才能为老师们捕获六下教材中的精华所在提供思考;才能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提效铺路。为本次高效、精简、满满“干货”的教研活动点赞! (信息员: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