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118 作者: 时间:2009-09-18
“我阅读、我体会、我奉献”读书征文
是你,给予我拼搏在教育阵地上的勇气
——读《与优秀教师同行有感》
综合学科党小组 张 鹏
08年毕业,经过层层管卡:笔试、面试、案例分析、说课……最终我成为了南京奥体中心附近的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一员。我是幸运的,然而工作不久,身为这所建邺区教育局重点打造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新校,压力使我每每沮丧不已——教学上的压力、与家长交流是否得体的压力、对学生引导是否正确的压力等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失误都能引起学校领导、教师的极大关注。作为党员群体中的青年一辈,更是感觉自己面临的种种压力接踵而至,愈是想把每件事做得尽善尽美,愈是会问题百出。
我一次次的总结、一次次的反省、一次次的更正错失,然而接踵而至的各种挑战使我心烦意乱:大概我是不适合教学的!我甚至有了这样的想法。老党员和老教师劝我在实践中多看多学,理论提升方面最好看看教育方面的书,对我无论是调整状态还是实际运用方面都有莫大的帮助。
在书店里,翻开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编者的几句话更是成了我信奉的至理名言:
“倘若每个老师,都拥有一双既漂亮又明亮的大眼睛,这个世界的美,不就又多了几分?教师的眼睛美容,请找教育哲学专科门诊。
心若容器,既可以负荷风雨,也可以承载阳光,对成长中的教师而言,少不了一颗对待世俗的平常心。
平凡中的伟大,总有不平凡的灵魂支撑。专业成长,永远不存在年龄的限制。即使今天开始出发,只要怀揣着崇高,依旧可以走出生命的荣光和尊严。
感恩与专业成长之间,似乎远隔千山万水,然而,很多时刻,恰恰是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却是生命路程中必不可少的要件。
……”
老教师说:“读《与优秀教师同行》,曾经相似的经历,饱经磨难的心理历程,实践、阅读、反思、写作,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但过程相近。”
我也赞同老教师的观点。但是,最让我感慨的却是书中讲的“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作为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劈头盖脸地对学生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他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责令学生找到鸟巢,见一个鸟巢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二十年后,他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您严厉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自己惩罚自己。”自我教育是批评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艺术的批评是教师奉献给学生的一份财富。
教学一年,我也获得了成功,不仅不再烦躁、不再抑郁,而且将压力化为了动力。我的教学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我的课风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学生的成绩也超过了全区的大多数学校,作为新教师,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成功的。我想我之所以能够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能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得归功于《与优秀教师同行》里每一位作者的言传身教。
感谢你,《与优秀教师同行》,无论前面的道路多么坎坷,我都会顽强的拼搏下去,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感谢你,《与优秀教师同行》,是你给了我拼搏在教育阵地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