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714 作者: 周孝勇、谈吟秋 时间:2020-01-02 19:16:00
2019年12月31日上午,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魏光明书记和王俊亮老师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学研究》结题鉴定会暨省、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推进会在金中实小举行。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董林伟教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宗锦莲博士、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左坤所长、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核心编写者黄为良主任、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教理科系主任刘娟娟副教授、江苏省教室培训中心办公室孙圣和主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徐良博士、《陶行知研究》杂志姜正川副主编、建邺区教育发展中心副校长王凌、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主任倪晓寅等专家,以及金中实小何义田校长、课题组核心成员、魏光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前瞻性项目挂钩学校骨干教师、金中实小部分数学教师约5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在两个会场分别进行。第一分会场是课题研究课展示暨前瞻性项目推进研讨,在学校录播室举行。首先由李丹、朱建玲和刘正松三位老师执教研究课《倍数和因数》《面积的认识》和《积的变化规律》。
李丹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一课,以数学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寻找“完美数”为教学切入点,与学生在寻找完美数的历程中完成了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把浓浓的数学文化气息留在学生们的心田。
朱建玲老师执教的是《面积的认识》。她以“师生不同的手掌印”为话题,带领学生开启一场面积研究之旅,通过用手摸一摸、眼睛看一看、重叠比一比、用纸量一量等方式层层深入,让学生对“面积”这一核心概念有准确、清晰的把握。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的刘正松老师执教的是《积的变化规律》。刘老师由两道乘法算式入手,借助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在“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的规律的认识。刘老师的课堂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学习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让人意犹未尽。
三节研究课结束后,黄为良主任、刘娟娟副教授、姜正川副主编分别作了精彩点评和微型讲座。他们认为,三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课堂灵动,紧扣数学核心知识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分会场是结题鉴定会,在学校三楼会议室举行。在主持人徐良博士介绍出席鉴定会的专家、何义田校长致欢迎词之后,课题主持人魏光明书记向专家组汇报课题研究报告。魏光明书记的报告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地将课题的核心价值、研究目标和内容、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展示出来。
接着,专家组查阅、审议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翻阅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互动,并进行了合议。然后,专家组成员对本课题进行点评。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了较高评价,他们一致认为,本课题体现出高度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连续性强且逻辑性清晰,研究报告学术含量高。他们认为,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效,既有显性成效,包括86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1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10多个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的课例;也包括隐形成效,推动了学校数学教学的转型和数学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让“简约数学课堂”深入人心。
最后,专家组组长董林伟教授指出,应该用更高的要求重新审视本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报告,基于教育科学理论,寻求更明确地学理支撑,对研究报告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提炼,并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扩大社会影响。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课题结题,并期待课题组在此基础上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本次课题研究是对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第九期、第十一期课题的滚动和延续。相信在魏光明书记的带领下,相关的课题研究还会继续深入下去,延展下去。我们将以此项课题结题为契机,推动金中实小教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