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633 作者: 时间:2008-10-06 13:07:00
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的校本化开发研究》的研究方案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案例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如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都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职业人员培训中得到充分运用和发展。在国外最先得到重视的是上个世纪形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包括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方法(CM),哈佛医学院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BL)。
案例教学为后来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规模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单纯的案例教学法领域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式后,教学案例研究成为了一种倍受关注的研究策略。它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对教育实践和理论问题探讨,这种质的研究“是对于真实生活的现象进行的实证调查,是当研究者认为情境与所研究的现象极为相关,但现象与情景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明显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
当前,教育教学案例研究因其形式的生动活泼、内容的实用有效等特点,开始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被基层学校誉为“真科研”,被专家认为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最有效的形式。
根据在众多的教育学术杂志和教学网络资源中出现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教学反思引起的教学前的课例设计,另一类是运用常见的教学后的反思型案例,他是教师课后的反思记录与总结。还有国内部分学校把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形式。内容涉及案例的概念、特点、作用、撰写方法、案例教学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案例的开发方面虽有所涉及,但在开发的目标指向上不够明确,在开发的价值发掘上不够深入,在开发的方法途径上不够多样。在案例开发的内涵、规律、策划、设计、管理等深层次问题没有涉及。
“案例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案例是教学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但怎样让教育教学案例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增产增效,是本课题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本课题的研究依托于教育教学案例研究,突出学校整体发展的需求,将会探索出两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找到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探求案例校本化开发的特色与规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开发范式,积累校本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案例开发的理论,不断丰富案例开发的实践。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的校本化开发”。“教育教学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节,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问题的发现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或解决方案。
“教育教学案例的校本化开发”,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的师生发展为目标、以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通过整体的策划、设计、研究,进行的针对教育教学案例的一系列规划、收集、撰写、利用、实践和评价的一整套活动,编制出针对校情、教情、学情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动态过程。这里的“教育教学案例”包含两类:一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发的案例;二是在案例利用过程中通过借鉴、改造、创新,使其符合校本,能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从校外引进的优秀案例。所以,“教育教学案例的校本化开发”也是教育教学案例的自主创造、整合利用、发展创新的综合过程。
“教育教学案例的校本化开发”的核心理念是:①一切教育教学的研究内容与方式必须与学校自身的环境、学生的需求相适应。②教育教学案例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对它的分析与利用方面。而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过程等是分析与利用的最有效载体。③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有三方面:原理规则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运用原理于特殊案例的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师参与案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案例校本化开发的研究,进一步发掘案例开发的内在价值,探寻案例开发的内在规律,全面、理性地认识案例开发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丰富案例研究的理论。
2.通过教育教学案例开发的校本性的研究,让教师能够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多重解读课堂教学活动。概括、挖掘教学案例中的教育思想,形成案例开发、使用、反思的意识,从而来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3.通过对教育教学案例校本开发的形式、方法、途径、特点、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对案例研究的新认识,构建教育教学案例的校本化研究的实用操作范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的内容:
教育教学案例校本化开发的内涵、特点与构成要素的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归纳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实践、使用现状,明确案例校本化的必要性,提炼其本质内涵,概括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案例开发的特点与构成要素。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并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其理论成果需要在实践反思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和修正。
2.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现状的调查分析
采用调查、讨论的手段,通过现状分析,总结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寻找问题成因,以此作为构建案例开发的基础。
3.教育教学案例校本化开发方案设计
采用行动研究等方法,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实践过程、实践成果进行理性分析,逐步明确案例校本化开发的指导思想,建构其以内容体系为主线的结构框架,概括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形成案例校本化开发的基本操作范式。
4.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案例资源的收集方法与开发利用研究
采用个案研究与综合运用法,探究如何发挥网络优势,根据自身需要,筛选收集案例资源的方法;探求如何借助学校网站,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整合开发、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的局面及其策略。
5.学校案例研究中心建设及运作的研究
从学校教育教学案例中心的环境基础、管理体系、评价激励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建设与实践中,探索其有效运作的制度体系与操作体系。强化案例研究中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夯实案例资源的基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前期准备(2006.04-2006.06)
(1)通过文献研究,了解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已有研究成果,认识案例校本化研究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并对课题的概念作出初步的界定。 (2)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6.09-2008.09)
(1)第一阶段 (2006.9-2006.12)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比较等方法,重点研究第1、第2个子课题
(2)第二阶段 (2007.1-2008.09) :综合运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集中精力研究第3至第5个子课题。反思和修正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08.10-2009.01)
因课题组主持人、重要成员工作变动等不可抗拒的因数,课题的研究与结题时间均应延迟(但请示后决定)
—— 收集研究材料,萃取研究成果,着手结题工作。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 教育教学案例的校本化开发的价值展示活动。
——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4) 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主持人曾承担市十五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承担区十一五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以上课题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校是一所具备高起点,并且重点打造的大规模新建校,传承百年名校金陵中学的优良传统,有一只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综合科研素质较高的名特优教师队伍。本课题组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杨新富老师领衔组成,成员具有上乘的教学能力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组杨新富老师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委,有论著出版,课题组成员有几十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他们能起到骨干引领作用。
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积累了一些教育案例(如德育案例、班主任工作案例、课堂教学案例、学科教学案例等),初步具备了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叙事的写作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写作体验。十一五期间,我区非常重视学校教科研工作,确定了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开发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一定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区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本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工作,特别是郑金洲先生、顾泠沅先生、理查德(Ricahert,A.E)教育教学案例的有关论述。初步认知了教育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案例的开发等相关概念,逐步明晰了本课题核心概念“案例校本化开发”的认识与界定。
“科研优师、科研兴校”是我校的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特别在经费投入上予以优先,在研究时间、资料的获得、研究过程管理、研究成果奖励等方面设立制度上的保障。
六、课题组核心成员
姓 名 学 校 专业技术职称 课题组内分工
杨新富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中高 省特级教师 课题主持人
李有翔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小高 市优秀青年教师 课题组成员
吕伏安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中高 全国优秀教师 课题组成员
许晓春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小一 区优秀青年教师 课题组成员
姜海宏 晓庄一实小 小高 市优秀青年教师 课题组成员
李曼莎 晓庄一实小 小高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