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官方门户

联系我们
学校电话
025-86697099
邮箱:jzsx2008@126.com
地址: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学校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阅读  |  返回前页
让孩子在赏识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读《赏识教育》有感

阅读:7730 作者: 时间:2009-12-14   

让孩子在赏识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读《赏识教育》有感

综合学科党小组 季 筋

很荣幸在刚当老师时,就听到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专题讲座,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在上新河电影院的场景,底下座无虚席,老师和家长们都在聆听着老师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并被其所感染。他的两本著作我也经常拿出来翻阅,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刚开始当老师看时,赏识教育就想一个神话一样,在云里雾里,看不到摸不着,但他确实把他的聋童女儿教育上了大学,并获得了全国十佳少年。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教书也有十余载,再看《赏识教育》感觉到他确实是个不同寻常的教育理念。下面就谈一点我对《赏识教育》的一点灼见。

书中讲到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在庄稼长的不好时,只会想我怎么没有把庄稼种好,是不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是肥没施好,还是草没锄好,还是…让我不禁想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怎样才为教“好”学生呢? “好”又是指哪些方面?指学业成绩,还是指品德行为?我想绝不会是学生每次考试得分的高低。如果仅以考分高低来衡量,名言就会立刻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复杂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其中有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作为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简单否定这种差异,认为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必然达到某种划一的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差异?是承认差异,还是去努力缩小差异,最终达到“整齐划一”的局面?这才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所在。学生正因为存在着这些差异,学生的生命世界才会多姿多彩,才会个性飞扬。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人而“评”。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结果必然是片面和不合理的,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好”的标准应该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如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是知识技能方面的,如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应该和可能达到的目标等。而尤以道德品质方面为甚!同时,“好”的标准也应该是相对的,应该是在学生潜能的基础上达到了应该达到的和可能达到的目标,学生成为了“最好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好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就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说,如果把“好”看成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试问,我们还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吗?“好”的标准在今天被异化为考分的高低,这大概是陈鹤琴先生当年所没有料到的。

书中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一所普通的学校调研,一位老师问:"先生,您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学生?"'当然可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被点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飞奔回家。"爸爸,妈妈,好消息,心理学家说我是神童啊!"母亲听完孩子的话后,欣喜若狂。怎么看孩子怎么顺眼,仿佛儿子一下子变成了天才。从此,这些孩子受到了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关怀,家长的夸奖。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回到了""的世界,一个个飞速地向前发展。一年后,专家再次访问该校,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么样。老师回答:"好极了!"接着她请教道:"先生,我感到很惊讶,你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经你一指点,一个个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得如此准确?"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这个小故事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坚信一个人""的时候,他就真的",那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何不能用一个“行”,让你更多的学生也能行呢!

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动态、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不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毕业后取得成就的,很多学生上学期间并不起眼,甚至一度是被老师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戒除浮躁心理,要学会等待,切勿“一棍子打死”,“任何时候都不能急于作最后的结论:这个孩子无可救药了,他命该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当年陈鹤琴先生提出这样的口号,我想,大抵也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提醒教育者不要轻易对学生丧失信心,提倡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吧。众所周知,爱迪生被自己的老师抛弃了,但爱迪生是一个失败的人吗?

老师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的话语,给孩子们一个赏识的微笑一句赏识的话语吧他们就像阳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对一个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发自内心地对孩子笑一笑,赏识一下你的孩子,好吗?让你的孩子能够在赏识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