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801 作者: 时间:2014-04-30 8:44:00
暮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近日记者从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儿科门诊了解到,前来就诊的患儿中确诊为猩红热的病例较往年有明显增多。
8岁的兵兵(化名)上小学二年级,一天前出现一些感冒症状,家人也没太注意,只是嘱咐孩子多喝些水,晚饭后,给孩子服用了感冒药。结果当天夜里,兵兵开始发烧,并称喉咙很痛,第二天一早,家人赶紧带他来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畏寒、体热,扁桃体红肿,舌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颜色鲜红,像草莓状,耳后,颈底及上胸部皮肤充血发红,散布着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消退,去压后复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达20×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医生诊断孩子患的是猩红热。
猩红热究竟是什么疾病,应如何进行科学防治呢?
据该院儿科吴元俊副主任医师介绍,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生活中较为少见,但对孩子来说,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多见于3-7岁儿童,特别是1O岁以下的儿童易感。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带菌者和不典型病例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患儿应及时隔离。
猩红热的潜伏期少至1日,多至5-7日;早期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炎症,或扁桃体充血;发病后1-2天会出疹,皮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波及躯干及上肢,最后到下肢。皮疹的特点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上面有点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出疹初期,会见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灰白色苔,边缘充血红肿明显。猩红热的治疗主要为抗生素疗法,同时供给半流质营养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温盐水漱口。极少数重症患儿会引发毒血症,心肌发生中毒性退行性病变;少数部分患儿于2-3周后还会出现变态反应,主要为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儿科专家特别提醒:预防此类疾病,关键是远离传染源,做好个人及家庭卫生的保洁工作。注意室内常通风换气,勤晒被褥,孩子使用的餐具做好清洗消毒,包括玩具等也要常清洗;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不断提高孩子自身的抗病能力;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