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谈吟秋
阅读:10486 作者: 时间:2016-05-12 21:43:00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关键词语的精妙和特殊句式的作用
3.比较祖孙二人在园中的表现,体味背后蕴含的情感
4.理解“借物抒情”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关键词语的精妙和特殊句式的作用
2.比较祖孙二人在园中的表现,体味背后蕴含的情感
3.理解“借物抒情”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我和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2.说印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个园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你用一到两个词来概括一下
(指名说,相机寻找出彩的词语让孩子写到黑板上)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寻找语言中的秘密
这样一个……(所用词语即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的园子,给萧红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这种快乐,这种生活情趣化作文字,流淌在这篇作品的字里行间。
请各小组同学静下心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将这种充满快乐、情趣的生活写出来的?你能找到蕴藏在言语中的秘密吗?
2.小组合作,品读咀嚼
(1)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简要做批注
(2)组内交流精彩的句子,说说言语中蕴藏的秘密
(3)每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的发现
3.小组展示,分享收获
(1)引导小组展示、交流
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读书、交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现在我们就来交流分享。
交流的时候,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些什么,就说些什么,想读些什么,就读些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明白吗?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2)板块1:交流园中的昆虫(小组自由交流)
这些昆虫给园子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还有同学关注到这一段吗?
关键词:这一段有一个关键的词语,不知你们关注到没有?(样样都有:请大家把这个词画下来,这个园子里面样样都有,小昆虫是样样都有,各种色彩也是样样都有,多有趣啊!)读书就是要抓住关键的词语,品味它的妙处所在,这样你们就抓住了这段文字中的秘密。
小组派个代表来为我们读一读!
作比较:这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作者写这句话要干什么?(与“大红蝴蝶”作比较,凸显出它的好看)写不好看的是为了凸显好看的,这叫做——(引导说“作比较”)
(2)板块2:交流一老一少的互动
①特殊句式
这一段用特殊的语言写出了一种情趣,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看起来句式工整,两两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很悦耳
(如果孩子没有发现,则师生配合来分角色读课文,PPT中不同角色文字分两种颜色标出)
从这样的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萧红对祖父的情感,祖孙相处的和谐……)
特殊的语言读来有特别的味道,特殊的语言蕴含着的是特殊的情感。这也是一种言语中的秘密,读书就要关注这些特殊的语言,特殊的表达。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文字
②关键动词
这段文字还有哪些小组也关注到了,来和我们分享?
“瞎闹”、“踢飞”,“踢飞”就是“瞎闹”的具体表现。
“爬在地上”“乱钩一阵”,这些动词为我们描绘了萧红铲地时的情景。读了这些文字,你的脑海中有没有画面?
作者通过这些关键动词的使用,使一个小女孩在地上顽皮的场面一下子就具体、生动起来,让我们读了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谁愿意把这部分的文字读一读?将这生动有趣的场面读出来
(3)板块3:交流祖孙问答部分
①“又”“了”
4个“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版的“小猫钓鱼”,而7个“了”则让这种童真童趣展露的淋漓尽致。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特殊的文字,特别的表达。
②祖父的形象:“笑”和“叫”
读一读祖父“笑”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祥)
从“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这个细节你能读出什么?(祖父的细心和耐心)
作者就是用这样生动的对话和细节将祖孙之间妙趣横生的场面展现出来,而祖孙之间的深情就流淌在这些文字之间。
(4)板块4:交流“浇菜”
读后有什么想说的?关注“抢”“大喊”,(引导学生学着萧红大喊,再配合动作大喊),通过这一个“抢”和“大喊”,我们就能够想象出孩子顽皮浇菜的画面,再加上这句“下雨了”,浇菜的画面就更加生动了,这就是语言的妙处所在。
(引导学生学着萧红再来边做边读)你拼尽力气了吗?读完,萧红在你眼里是怎样的形象?(顽皮、可爱、活泼……)
(5)板块5:祖父与萧红的比较
刚才我们交流的3—12小节中,祖父在园子里种菜、铲地、浇菜,而我却在干什么?文中用几个词语来表现,你发现了吗?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画出这些词语(瞎闹、乱勾、乱闹)。祖父在园子里干活、劳动,我却在瞎闹、乱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将两个人物这样比较,你能比出什么?(疼爱、宽容和调皮、自由)
(6)板块6:交流园子中的蔬菜和鸟虫
这一段文字最长,也最特别。读这段文字,你一定会想到一个词语—(引导说)自由。作者是如何用特别的语言将“自由”表现出来的?
①排比句:看起来工整,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有韵味
②6个“愿意……就”,特别的语言,特别的句式都有特殊的意义。这些语言有怎样特殊的意义呢?(看似写这些“物”的自由,实际上写的是人的自由,这就叫做借物抒情)这样的文字,将萧红在园子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再好好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既然“物”就是我,那我们换个方式来读。把“倭瓜”换成我来读(开火车)这就是自由,这就是萧红笔下的自由。
童年的萧红,就这样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了一段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日子。这段日子对于她来说刻骨铭心,一幅幅画面始终留在她的脑海里,难以忘怀。萧红把它们化作文字,让我们也能和她一起感受童年的快乐。如果,你对萧红感兴趣,想对她有进一步了解,可以去看看这本《呼兰河传》。相信里面的文字一定会让你们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