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401 作者: 时间:2016-05-12 21:48:00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是萧红的作品,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文章辞藻朴实到“咸菜就着窝窝头”般的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幼儿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
谈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如下便是我的听课感受。
一、享受自由
教学过程中谈老师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一词构筑执教理念。让学生读中体会园子中的趣闻趣事,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包容与疼爱,从而找到令萧红自由的真正的原因;谈老师将破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什么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
这自由还体现在老师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你们将体现“自由玩闹”的段落读到哪,我们的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驾御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二、关注句式
阅读是一种智能活动,阅读面广的人对世界的间接体验丰富、情感也更细腻敏感,其思维水平会日益提高。谈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蒋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延续比较
针对我们年级的研究主题——比较阅读教学,谈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延续了这一主题。品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院子里的昆虫时,谈老师抓住作者对蝴蝶的描写,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写白蝴蝶和黄蝴蝶的不好看是为了比较出大红蝴蝶的好看,这样的表达方式。除了关注比较在表达方式上的作用外,谈老师还关注到了比较对刻画人物性格,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品读课文之后,谈老师引导学生将祖父在院子里的表现和萧红在院子里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出祖父对我的疼爱,和我对祖父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