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539 作者: 时间:2009-09-18
“我阅读、我体会、我奉献”读书征文
欲绽放,寂寞何妨
——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
低年段党小组 桂 梅
一直喜欢林清玄,爱读他温情而极具哲理的文,欣赏他率性而真实的人。他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平淡隽永里蕴藏着涤人心灵尘土的禅智慧心。他诸多的散文都令我不忍释卷,如《温一壶月光下酒》、《飞越沙漠的河》。
暑假里,有幸在一本教学杂志上读到他的《心田上的百合花》,感触良深。文中,林清玄以清新的笔调描述了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所演绎出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美丽故事。
断崖边上一株卑微野百合,为了心中那纯洁美好的梦想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顽强而执著地走在绽放的路上,这一路,它历尽辛酸——野草们讥笑它;这一路,它饱尝万难——蜂蝶们鄙夷它。但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磨蚀它作为花的天性,一个坚定的信念如磐石般扎根在它的内心: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恶劣的环境顽强地抗争、抗争。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心田上的百合花》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每每读此篇,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曾经的老领导——汤校长教学和写作时的身影。在我十三年的教学生涯里,汤校长是最令我钦佩与敬重的人。在三尺讲台上,他默默地躬耕了近四十载。现在的他双大专学历,是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但谁敢相信,当年初涉讲台的他只是个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民师。从“民师”到“名师”,在教学的丛林中他究竟跨过多少坎坷,越过多少荆棘,他清楚,所有与他共过事的老师们也清楚。
我曾经的单位只是一所镇级小学,当与他相似“出身”的老师们在乐享安逸的时候,汤校长却在孜孜地探求着自己的人生坐标。无数个挑灯苦读苦研的夜晚成就了他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无数次目标鲜明的教学实践实验促成了他辅导年青教师与学生时的游刃有余。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更多娱乐的时空,为什么非要那样苦自己累自己,每每面对别人背后的议论,他只是微微一笑置之。他常说:“无论这个世界喧嚣寂静,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他以 “慎独”为座右铭,用行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历史。
很多人以为,成为中高与特级教师后的他,会选择功成身退或另攀高枝。可他不仅没有离开他钟爱的学生与课堂,还拒绝了城里学校的盛情邀请。他说:“我爱我的家乡和这里的孩子,我把我的根扎在这里,我幸福!”
我眼中的汤校长像极了林清玄笔下的野百合,生于乡野从不自暴自弃,遭人不解却执着自己的信念,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甘付生命于偏乡僻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生命的绚丽,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树立起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如今,临近退休年龄的汤校长依然奋战在家乡教学的第一线,他不要鲜花,不求掌声,只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历经三十个四季轮回,当我渐开始味得生命的真谛,我庆幸我是一名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誉是我头顶上最美丽的光环,这光环时刻鼓舞着我,也激励着我。所以,在我所能触摸的每一个明天,我愿如汤校长那样成为林清玄笔下的野百合,无论身在生命的何时何处,淡然绽放在寂寞里,快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