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220 作者: 时间:2009-09-18
“我阅读、我体会、我奉献”读书征文
永 远 的 斯 霞
——读《斯霞教育文集》有感
中高年级党小组 吕伏安
斯霞,中国教育上的梅兰芳。一位用自己的一生谱写着小学教育篇
爱的纯净、朴素,没有功利色彩,没有丝毫的杂质。斯霞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童心母爱这一朴素至极的思想,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扪心自问:一份母爱,一颗童心——我拥有吗?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位老师在她的学生生病时,怕自己手凉,用自己的面庞贴着孩子的额头来测试体温,就是无意间的两次贴面,让他的同学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在贴面的那一刻没有想到要让他的同学改变学习态度,改变行为习惯,一句话没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爱源”是那样的清纯,没有粉饰,没有渣汁,爱的甘醇与芬芳,爱的清澈与澄明。在贴面的那一刻,他那甘醇的爱已汩汩地流进学生的心田。贴面的爱如同清风雨霁后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绿,爱是绿色的。
爱的无痕,爱的无声。真爱的方式应该是自然的,温馨的,没有刻意追求,没有矫揉做作。康康是个多动的孩子,针对李康康这样的性格,斯霞设计了一把特殊的钥匙。请他“倒水”,请他 “翻本子”,“对字帖”……斯老师的“倒水”“翻本子”“对字帖”,是一幅以“爱心”为主题的世界上最美的画。不经意的爱,自然的爱才是最真诚的爱,最隽永的爱。每个学生,乃至每个人都存在着宝贵的“善端”,用我们没有掺沙的爱源,更多的给予学生温暖的感化;用我们不经意的方式,去润物细无声。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他们心底蕴藏着的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是白色的,无痕之大爱,一切均是自然的流露。
爱是热烈的、奔放的,胸中涌动着激情,充满着活力,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只有我们心中有一个太阳,才会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激情激活激情,用心灵唤醒心灵。很难想象一个内心枯竭的教师怎样去教育他的学生。斯霞老师八十高龄,她每天还到她的学校“上班”。有一天,她从一个班级的窗口走过,发现一个小学生没有听课,一个人在后面悄悄地玩耍。斯霞老师下课后把他找到办公室,耐心地说服教育这个小同学,并且和年轻的老师共同商量对策,以后她每天都在关注这个小孩,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终于改变了这个学生。八十高龄,如果胸中没有爱,如果胸中没有热情,她能这样做吗?教师点点滴滴的付出,同样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的爱戴又让我们产生多少次的感动。他们悄悄的把你茶杯盖好,说茶凉了,老师喝了会伤身子;他们轻轻的把你衣服上的粉笔灰掸掉,说别让粉笔灰淹没了老师的美丽……你爱学生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学生的爱,被学生所感动。就是这一次次的感动,汇聚成巨大的爱的泉源,又让我们内心充满着火热的激情,这样的热情又化着爱的暖流温暖着每一位学生,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这样的爱“像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的鲜明。”红色的爱,教育之魂。
爱的深远,爱的执著。斯霞老师说,与孩子在一起我感到非常幸福。所有那些瞧不起小学教师,瞧不起“孩子王”的世俗观念,我都可以像抹去一缕蛛丝一般把它们丢在—边。我为一辈子当小学教师而自豪!天下之爱,有容乃大,对于学生要“尽其所长,恕其所短”,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我们要容忍孩子一次次的“旧病复发”,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鼓励孩子们一次次战胜自己,引导提醒孩子们从自己“缺点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缺点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滴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们都要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明白更多的做人道理,会增强自控能力,会分清是与非,会养成好的态度与习惯。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只有博爱与耐心,教育才能长久、有效。博爱是教育的底;永恒的爱是教育的根。爱是理想与希冀的代表色,让更多的学生从“心卡”上站起来,昂着头,挺着胸,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其实,真诚的爱在每个人的心里,是多彩的,是奇妙的,它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退,不因风雨的冲刷而改变,它永远那样亮丽,那样鲜艳,那样灿烂,斯者已逝,霞光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