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014 作者: 陈雨晗 时间:2019-04-02 15:33:00
4月1日下午,在教导处王焱主任和备课组长孙燕老师的组织下,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在一(6)班教室进行了备课组活动展示。
第一节课是林雨纯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林老师抓住了这一文本特点,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的读,有齐读、带动作表演读、男女生对比读、指名读等,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轻松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着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的快乐心情。
第二节课是翁存老师执教的《小猴子下山》。这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翁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相近动作动作词,其细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翁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听一听、找一找,找出动作词,再通过以动作示词义,最后再适时提出质疑:“为什么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问题。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自己得出了答案。直至后面的词语搭配,孩子们在朗读课文时,情不自禁比划出来的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课后,孙燕老师和王蔚老师对着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细致点评。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了不少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愉快。在学习生字时,林老师除了注重让学生读准生字词,还结合了多种识字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复习生字的同时,又让学生对生字的构字结构记忆更深刻、形象,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认识了生字,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识字写字的教学理念。翁存老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掰”字时,询问学生你怎么知道是掰玉米,不是扛?用一只手还是两只手?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口诀吗?引出“两手一分就是掰”。这样富有趣味,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能避免误区。并将这些动词引导孩子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评课之后,赵卉老师和陈雨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主题围绕着“拓宽课内外识字空间”的讲座。识字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生活化识字活动,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字,在识字中更好地生活,也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两位老师从构建语文识字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多样化、设计生活作业的丰富化、构建识字方法的科学化四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小学语文课内外识字教学的方法及策略,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快速有效掌握生字,达到独立识字的教学目的。
活动的最后,王焱主任和大家分享了经实践有效的新型自主识字方法,对此次备课组展示进行了总结和指导,希望学生们都能成为识字能手,顺利完成课标所要求的识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