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504 作者: 时间:2011-02-28 9:56:00
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五大“偏差”
(金中实小“阳光小屋”转载)
目标上重智轻德、观念上守旧偏激、方法上重保护轻自立、手段上重物质轻精神、时间上重入学后轻入学前……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蒋月娥指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这五大“偏差”,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什么当前一些孩子中存在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不易与他人合作等问题?蒋月娥认为,这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道德教育、良好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让孩子在双休日参加英语、奥数、作文、乐器等学习班,剥夺了孩子参加适度的劳动,走入大自然、参与实践,关心社会与他人的权利和机会不无关系。“北京市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家长们的‘知与行’不统一,理论上明白首先要重视教孩子做人,但在实际行为上对智育远比德育重视得多。”
蒋月娥认为目前不少家长还是用偏激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来教育孩子。“这主要有5种表现方式。一是母亲对家教重视,但是父亲重视得不够。”蒋月娥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是父母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二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和同事、亲朋好友念叨孩子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但是主动与学校老师交流、探讨不够。”关于第三种表现,蒋月娥认为是关心孩子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但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关心不够。“第四、第五是家庭成员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不一致,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和期望孩子成材时,更多地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家’,轻视工人、农民等职业。”
此外,蒋月娥指出,我国现在多数是“4·2·
蒋月娥最后指出,传统观念是等孩子上学再进行教育,因此,长期以来缺乏对学前教育的系统研究。“尽管目前学前教育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存在盲目性,表现为拔苗助长,低龄学高龄的内容,结果是人为地超越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蒋月娥提醒还要防止家庭教育学校化。“很多人不重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的特殊功能,不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而只注重配合学校抓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成绩。”